深秋,內蒙古朱日和鎮,烏登大草原深處硝煙瀰漫,我軍首次基於信息系統實戰化衛勤保障演習正酣:由上海第85醫院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野戰單兵搜救系統、實兵交戰戰救訓練系統等“救命裝備”精彩亮相;態勢圖上,傷員數量、受傷程度、地點坐標以及藥材消耗、儲備等動態信息實時顯示,一組組精確的戰救數據構築起一個個“生命通道”……
  經過7小時30分鐘的鏖戰,“衛勤使命-2014”落下帷幕,演習副總導演、全軍遠程醫學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連平緊握著的手這才稍微鬆了鬆勁兒。
  時間回到20世紀90年代,兩則新聞令當時還是第85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的連平徹夜難眠。一則新聞是美軍開展遠程醫療,身在萬里之外的美國本土專家為海灣戰爭傷員實施診斷,指導治療和手術;另一則新聞是西藏阿裡地區一名戍邊軍人突發闌尾炎,因大雪封山無法得到及時救治而犧牲。
  連平心潮難平:如何使軍隊優質醫學資源輻射到邊防、海島及偏遠地區,讓官兵都能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
  連平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毅然向醫院黨委提出申請,改行從事遠程醫學研究。1996年,在眾多質疑目光中,連平一頭扎進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開啟遠程醫療和創建研究機構的艱辛歷程。
  經過兩年多夜以繼日的攻關,1998年軍隊首套有線通信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問世,經專家評審鑒定,總後衛生部決定在全軍推廣,併在南京軍區第85醫院正式成立了“全軍遠程醫學研究開發基地”。2005年7月,“軍隊遠程醫學系統工程”以最高票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電子傷票系統”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同年,研究所提出我軍野戰單兵搜救系統研製論證報告,同年被列入全軍衛生系統“十一五”重大科研專項啟動研究;2012年5月,“野戰單兵搜救系統”研製成功,列裝我軍首支數字化機步師,2013年再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有人問,一個小小的研究所哪來這麼大的本事?所長連平的心裡十分明白,醫院黨委的支持是他們衝鋒不竭的動力。
  第85醫院黨委與上海市雙擁辦積極協調,為研究所爭取到200套用於基層部隊接受衛生教育節目的單向衛星數字接收設備,初步解決了對部隊防病治病知識傳播的普及問題。明知戰救科研的經濟回報率幾乎為零,醫院黨委堅持從軍事、政治效益出發,給予研究所人才、設備和經費資助,使科研工作全面順利展開……
  “部隊的意見,就是深入研究的方向!”連平帶領研究所成員深入北京、南京、廣州、蘭州等多個實兵訓練場,邊檢測邊改進,先後發現和解決了600多個問題,自主研製完成了嵌入式柵格影像地圖、圖形化簡約傷情表達技術、戰救數據鏈系統等新技術,使系統更加貼近戰場,貼近實用。
  翻看研究所副所長龔紅偉的2012年年度工作日誌:出差202天,行程4.2萬公里,足跡從繁華現代的東方明珠到冰封雪裹的北疆邊陲,從飛沙走石的大漠戈壁到潮濕炎熱的南國海島……為檢測單兵搜救系統的戰技性能,研究所人員在連平帶領下登艦艇、鑽坦克,哪裡地形地貌複雜、哪裡氣候惡劣,就到哪裡去測試。
  這幾年,研究所的課題一個接一個,都是年初下達任務,年底就要出成果。由於研究所擔負的多是秘密任務,大家常以“出差”為由,與家人失去聯繫,有時甚至消失個把月。親情難捨,但每次大家都選擇換上迷彩服出征,大家說,這源於心底的那份忠誠。
  (原標題:研發“救命裝備” 構築“生命通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51oedb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